古書裝訂怎樣穿線
線 裝
書 籍 裝 訂 的 一 種 技 術 。 它 是 我 國 傳 統 書 籍 藝 術 演 進 的 最 后 形 式 , 出 現 于 明 代 中 葉 , 通 稱 “ 線 裝 書 ” 。 實 際 上 在 裝 訂 時 , 紙 葉 折 好 后 須 先 用 紙 捻 訂 書 身 , 上 下 裁 切 整 齊 后 再 打 眼 裝 封 面 。 線 裝 書 一 般 只 打 四 孔 , 稱 為 “ 四 眼 裝 ” 。 較 大 的 書 , 在 上 下 兩 角 各 多 打 一 眼 , 就 成 為 六 眼 裝 了 。 講 究 的 線 裝 , 除 封 面 用 綾 絹 外 , 還 用 綾 絹 包 起 上 下 兩 角 , 以 資 保 護 。 線 裝 書 裝 訂 完 成 后 , 多 在 封 面 上 另 貼 書 箋 , 顯 得 雅 致 不 凡 , 格 調 很 高 。
一、線裝書的形式
線裝書有簡裝和精裝兩種形式。
簡裝書采用紙封面、訂法簡單,不包角,不勒口,不裱面,不用函套或用簡單的函套。
精裝書采用布面或用綾子、綢等織物被在紙上作封面,訂法也較復雜,訂口的上下切角用織物包上(稱為包角),有勒口、復口(封面的三個勒口邊或前口邊被襯頁粘住),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。最后用函套或書夾把書冊包扎或包裝起來。
線裝書的訂聯形式有很多種,如圖7-2所示,即:a四目騎線式; b太和式; c堅角四
目式;d龜甲式;e唐本式;f麻葉式;g四目式。
唐本式和四目式訂聯方法基本相同,堅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礎上對書角加固的一種改革形式,以上三種都是常用的訂聯形式。
二、線裝書加工工藝
線裝書加工工藝分為線裝書加工和書函加工兩部分。
線裝書加工工藝流程如下;
理料-折頁-配頁-檢查理齊-壓平-齊欄打眼穿紙釘-粘封面-配本冊、切書-包角-復口-打眼穿線訂書-粘簽條-印書根字。
理料。即將印刷頁一張一張地揭開、挑選、分類,再逐張按欄腳和圖框將其撞理整齊,這種操作叫“捐書”。頁張理齊后,用單面切紙機把書頁裁切成所需的大小。
折頁。線裝書折頁是以中縫前日為標準,將單面印的書頁的白面向里,圖文朝外對折,折縫就是前口,一般書頁折縫處印有“魚尾”標記,作為中縫折疊標記,稱為“黑日子折”,把版框作為中縫折頁的標準線的,稱為“白口子折”。折頁后書帖欄線整齊,魚尾欄寬度一
致,折縫壓實無卷帖。
配頁。線裝書的配頁操作與平裝書的配頁基本相同,線裝書頁薄,紙質軟,除用一般平訂的揀配方法外,還常用撒配。撒配時,按頁碼順序將同一頁碼的書帖排列成梯形后,將其疊放在一起,然后從一頭抽出書帖,就是一本配好的書冊。配好后的書冊版面排列整齊,無錯帖、無卷帖,撞理整齊。
齊欄。將理齊后的書頁散開成扇形狀,并逐張將書頁前口折縫上的魚尾欄整齊的操作稱為齊欄。齊欄前應先將書帖前四折邊刮平服整齊,防止齊欄時書頁拱翹。齊欄后的書冊,欄線垂直、不亂欄、順序正確。
打眼穿紙針。配頁齊欄后的書冊,經理齊檢查無誤后,進行打眼穿紙釘,以保證書頁不移動,并欄線整齊。
紙針眼打兩個,上下位置在書冊長各1/3處,距書脊6~9mm。打眼垂直、無扎裂、扎豁書冊,針眼直徑以能入針穿線為準。
紙打用料與所訂書冊紙質相同,并用豎紋。紙針要挺括、牢固、直徑與針眼相符合。
切書。將粘好封面、封底、配好頁的整套書冊沿口子闖齊、放到三面切書機的切書臺上,對準上下規矩線切書。切好的書冊應刀口光滑、平整美觀,壓書的力量應適當,以免裁切后本冊表面出現壓痕。
包角。為保護書角,使其不散、。不折、堅固耐用,在穿線前將書背上下兩角用繽或絹包住稱為包角。包角的位置在書冊最上和最下第一針眼處,并與線痕、切口呈垂直狀。包角用料為細軟織品,用適當粘劑,折角整齊,包角平整牢固、自然干燥。
復口。將封面三邊(或前口一邊)的勒口與襯頁粘接,將勒口蓋住,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,保持外觀的整齊。
穿線訂書。線針眼一般為四個,上下位置根據訂縫形式定,與書脊距離為13~18mm。
用線為60或42支紗6股蠟光白線或相同規格的絲、麻線穿過眼孔,將書頁訂牢。